剖析理财陷阱
让大家在理财路上擦亮眼睛,不再因噎废食,从而通过理财来获得相应的收益。
案例一:指鹿为马
2017年的时候,我有一位客户拿到了一笔补助款项接近10000块,来到银行和一名银保聊的热火朝天,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中旬,气冲冲跑到银行投诉,我接待了他,他表示不仅去年的1万块没有了,而且有一个保险公司给他发来了续交保费的通知书,于是开始帮其查询,结果发现是买了某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缴费期3年保障期5年,也就是说此客户必须每年交10000元,缴满3年,等着第5年一次性取回3.3W。导致客户在5年内资金不能动,心急火燎。
这里面误导性推销语言就是:您把钱放在我们这里我们可以让您的钱增长10%,理论上这句话是没错的,因为存3年每年存1W,共计存3W,最后取出3.3W没毛病。这就是偷换了一个时间概念,是5年的时间让钱增长了10%,但是客户的定式思维就会认为,我每年都涨10%。这就是常见的“指鹿为马”误导性推销,客户拿着钱去银行存钱的,莫名奇妙买了某些第三方公司的产品。
案例二:暗度陈仓
广州一位大妈,每年都会到银行来购买几百万的理财产品,几名客户经理对大妈产生了歪心思,首先在2012-2015年每一年都免费带着大妈去旅游,逢年过节就去给大妈做饭陪聊天,从而拉近跟大妈的关系,于是在2016年大妈拿了2000万想继续购买理财产品,于是几名客户经理避重就轻的提出还有更好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凭着几年的相处大妈自然相信他们,二话没说直接签字,几个月后大妈查询自己账户发现就剩下几千块了。
调查发现2000W被分批购入了,各种股票基金和第三方民营公司理财,后面也认定所谓的客户经理并不是银行客户经理,而是证券公司和第三方民间金融机构推销员。事后经过银行处理已经帮助大妈赎回了股票基金,2000万只剩下1400万,亏损了600W。在当年这起案件也是在2006年来第一次在广州检察院“背信誉运用受托财产罪”首次用到。这里就存在着感情欺骗,凭借着客户的信任,做着昧良心的事情。
如何识别?
一般在签订认购书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有保险字样,证券公司会有基金字样,第三方民间金融机构会有XXX投资公司字样,不要马虎大意。
建议
想买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收益,可以看到C打头的14位产品编码,如果没有,就不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要慎之又慎,确定了是否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同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为保本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不一定都是保本的,自己看清楚就好了。
以上就是关于理财案例的相关分享,送给想要理财的小伙伴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