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公共课考试报名
短信预约提醒
短信预约提醒成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其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劳动资料里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1.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实质: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工具。
3.职能:国家有政治统治(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是其主要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统治只能过社会管理职能体现。
社会形态的更替: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又称社会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其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的表现:
①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②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3.社会形态更替的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
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①取决于民族利益②取决于交往③取决于对历史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重要动力: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1)革命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在社会发展中作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多方面进步创造条件。
(2)改革
改革是一种&ldquo制度创新&rdquo,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从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而言,则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命。
(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是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决定因素。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考察原则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超人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和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dquo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②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④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社会生产考点的有关介绍,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更多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