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大未来及价值所在
大数据作为一个尚未完全普及的概念,其实已经贯穿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也在逐渐从数据本身向着数据之间所蕴含的更丰富的前景发展。
全球大数据现状
大数据(big data),或称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其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的目的。大数据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并非一个新出现的概念。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不过,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同时,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IDC2012年发布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Digital Universe)显示,接下来的8年中,我们所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40 ZB(Zettabyte,即十万亿亿字节,1ZB=230TB),相当于地球上每个人产生5200GB的数据。
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
大数据本身只是复杂而几乎无序的数据,而其背后的关联性,才是大数据巨大的价值所在。目前众多大数据研究的重中之重,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相关内容,形成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这个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数据即信息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数据本身就是信息的所在。比如网络用户的身份信息、天气信息等。这些信息本身具有价值,在特定领域中能够直接应用,因此在大数据尚未崛起时就已经受到很多关注。然而随着当前来自不同渠道的大量数据表面相关性的降低,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价值越来越具有局限性。因此这一阶段已经逐渐稳定在一些特定行业中。
数据蕴含信息阶段。在发现数据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数据内部的相关性,亦即数据间所蕴含的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数据相关性正在逐渐取代因果关系,成为连接互联网数据的最重要因素。新闻聚合服务Techmeme的编辑发表文章称,网络已经进入了“相关性时代”。例如,电商可以通过用户的网页浏览记录、所在区域和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推测出用户的购物喜好,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精准广告投放等。
孤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才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纽约时报博客作者和统计学家Nate Silver凭借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曾准确预测了49个州的选举结果,而2012年的美国大选则准确预测了全部50个州的选举结果,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激起了对大数据及其相关性统计的追捧。目前大数据应用很多就处于这个阶段,如facebook和谷歌同样基于数据相关性分析推出的“社交图谱”和“知识图谱”,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产品中。
数据预测信息阶段。随着技术发展和大数据分析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进入庞大的数据库中,供系统进行更加精确分析和决策。比如,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更多用户的身体状态数据,车联网、物联网不断记录着用户的行为倾向性数据,庞大的社交信息承载着新闻发展的趋势……而这些信息无一不是大数据的组成部分。
而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一旦多种大数据之间记录、读取和分析的隔阂被打通,可供计算和决策的数据量就会显著增加,由此而来的更加智能化的网络将具有更加针对性的服务,甚至能够预测用户的行为并提前作出响应。未来用户也许会拥有随着情绪变化色彩的服装、根据爱好自动切换的电视节目、走到旁边自动开锁的汽车,以及更多无法想象的智能化应用,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城市。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不断增长、成熟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用户就成为了数据本身。
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区别,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大数据随着人的发展而不断积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被更有效地利用,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价值的一笔财富。当然,当前的科技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现第三阶段的水平:数据的存储、计算能力,网络的吞吐量,各个数据源之间的互联互通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用户隐私问题甚至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都需要更多时间去研究和摸索。不过这些并不能掩盖大数据蕴含的巨大潜力,相信随着时间发展,大数据业务能够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新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