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揭示空间秘密

2020/09/29 22:01

“大数据”, 揭示空间秘密

 出门在外,一时间找不到方向和目的地了怎么办?马上查看手机里的电子地图!或许,你会这样应对。不过,你是否知道,这些与“地点”有关的信息从何而来?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到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杭州市的相关工作随即展开,并于近日完成了首批水、农用地、人工化区域、城市建设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自然地理和教育、环卫、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的信息数据采集和生产,并计划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

  业内人士称,这些地理国情数据一旦得到充分应用,其功能绝不仅限于对地点的定位。未来,它还将在优化城市布局、开启智慧生活、防灾减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连“淘宝”一类的商业大数据也要相形见绌。

  它,究竟是怎样的大数据?

  洞悉,身边的地理元素

  刚搬到杭州和睦新村27幢居住的市民张小姐,要到位于大兜路历史街区的一家餐厅参加聚会。由于不熟悉路况,她通过手机里的“百度地图”获得了驾车推荐路线,一路按图索骥,顺利抵达约定地点。

  与此同时,在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规划局)内,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只要登录 “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同样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出现的是一张与百度地图十分相似的空间平面图。仔细比对便能发现二者的差异:前者在地理元素的呈现上相对简明,而后者更为精细,内容也更丰富。

  “任何一种商业地图的底图,都来自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 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说道。这是一个将全杭州市的地形图数据以及由道路、建筑、水域、绿化、空地等五层信息组成的影像数据经分层、整理后得到的庞大数据库。全球导航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及测绘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它的高度准确性与权威性。

  而在对外公开以前,它将依据测绘法规进行一系列脱密处理,在剔除那些必须保密的地理要素的同时,保留人们生产、生活、娱乐所需的其他地理信息,随后才能被加工制作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类普通地图。

  即便如此,这个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数据库,也不过是整个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

  据介绍,此次普查涵盖自然、人文、经济等多项地理元素,需要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人文地理包括交通网络、镇村(街道)以及学校、医院、体育、文化等设施分布,经济地理则包括商店、企业的类型和分布等。

  联合国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人类活动获得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有关。随着杭州首批地理国情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完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其赖以存在的空间,也正在被这个日益壮大的地理大数据所揭晓。比如,对于某个社区的医疗设施来说,离你最近的卫生站在哪里,它具有哪些科室,能为居民提供何种医疗服务,也能从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中快速找到答案。

  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如今,淘宝卖家们热衷根据网站上公布的淘宝指数向特定人群推销商品,而对于一部分餐饮投资者来说,选择在哪个地段开出新的餐馆,往往是在参考了智能餐饮系统显示的外卖送餐密集点后所做出的选择。

  普查地理大数据的目的亦是如此。据了解,这些海量数据最终都将被整合到“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上,依托成熟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全市相关工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地理信息服务。

  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感受到它的“能耐”:“时常听到家长抱怨,某小区周边的小学数量太少,孩子上学很不容易。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可以借助大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记者看到了一张该小区所在街道的7到12岁小学适龄人口与学校状况分布图。其中的人口信息源于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深浅不一的绿色代表该年龄段人口在不同区块的分布密度,白色圆点代表街道现有的小学数量,各小学所辐射的半径则以1000米和500米为界,分为浅红和深红两种圆型区块。

  “哪里的小学最集中,哪里最分散,它们的数量和布局是否与人口密度与服务范围相适应,答案一目了然。”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说,在该小区所在的位置上,500米范围内建有1所小学,1000米内还有2所,基本可以满足周边适龄人口的入学要求。而在其他一些圆点分布明显较少的地块,还要新增几所小学、建在何处更为适宜,大数据也会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

  工作人员介绍说,随着许多大城市的新增用地日渐紧缺,如何对现有的存量空间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他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地理大数据的运用在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更多的单位与个人开始分享地理大数据的成果。据了解,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已经与市治水办、房管局、城投集团、电力局等部门对接,将地理国情普查形成的成果及时应用于他们所对应的工作之中。

  展望,全方位智慧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在行走中收到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提示前方500米处有重大火情,并为你提供了最合适的出行线路选择。请不要诧异,这将是地理大数据在得到充分运用后,为智慧化城市管理所带来的突破。

  收到消息的将不只你一人。智能楼宇中的安保人员可以根据火情方位的报警系统提示,调出监控画面,采取应急措施去关闭相应的防火卷帘;消防部门据此评估出能最快到达起火地点的消防支队,并迅速安排出警;交管部门也循声而来,帮助疏散该地点周边的道路交通……而在这一系列应急防灾机制的背后,是一套名为“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杭州城市全程信息模型”。

  “这是一个集时间、信息、三维空间在内的五维集成数据模型,它既是地理大数据运用的理想模式,也是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一种展望。”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说。除了智慧管理城市、应急防灾以外,它还能准确模拟建筑内的每一处空间,并记录其相关信息,比如面积、功能等空间属性,以及出租情况、合同、装修、报表等资产信息;也可运用于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对于需要多部门综合协调的大型工程,它提供的大数据平台还能协助进行宏观分析,制定出更为直观、全面、周详的方案。

  如何将展望变为现实?“使用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数据流通与应用是关键。”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随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建立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各职能部门已经基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立了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把相关数据输入到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之中。然而,这些数据的更新并不及时,往往是有关信息已出现变动,但在相应的空间地图中并没有被同时更正,导致图示与现状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商业终端数据,如手机定位数据、淘宝消费数据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结合,都能变成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

  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探索、拓宽地理信息的获取渠道,尝试与高德地图、阿里巴巴、省市移动公司等移动终端大数据产生部门对接,根据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定制专题数据应用课题,形成更多的应用范例。

免费直播

    精选课程 更多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 2003-2020 广州环球青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