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业运用大数据思维的四大要点
大数据不是一天冒出来的,不管是统计学还是模糊数学,做生意的人对概率是有心中有数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投什么样的广告差不多带来多少收益他们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他们更厉害的人,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及训练员工专业度热情度来提高成交的概率,有的特厉害的,只要进来人,就不会让人空手走出去。那为什么这么厉害在大数据面前就败得一塌糊涂了呢?我们先不揣测终端零售商对概率背后的“规律”进行分析的不够,只逻辑倒推一下,想清楚几个问题:
1、消费者从哪来的?
是自然流量?
是借助大商场大商超?
商超是怎么聚人气的?
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才是科学的?
和您做同一品类商品的,哪家比您好?人家是怎么吸引消费者的?
2、每日销售数据是记账用的,还是反馈到设计及生产部门?
各个商品品类数据细化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分析?
从数据是否能看出单店和全国各店所有单品排行情况?
根据排行情况,区域销售走势,如果放到全年里是什么情况?如果放到若干年里,有什么规律,波浪线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3、产品是厂家生产的,是消费者需求拉动生产的,还是厂家设计人员创造了需求?
您是掌控了设计和终端渠道,还是只是销售终端的售卖机器?还是从批发或是代理那拿货?
您的企业移动互联上展示的是什么内容?是否引导挖掘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从而设计开发系列主题产品,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灵活反应上,您的新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消费者手中时间是一周是半个月?
如何让所有商品在工业信息化时代都实现“前店后厂”那样新鲜?
4、利益分配上是共享还是垄断?
每售卖出一个单品,设计者、生产线上工人、终端消费员,厂家、代理商是否利益都挂钩了?
不管是线上推广线下体现后然后在线上购买,还是直接线上购买,还是线下传统售卖,线上线下数据同步的同时,如何各方利益照顾得到且起到竞争作用?
总之,解决了上述问题,传统零售业的冬天也有梅花怒放燃烧的迎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