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企业家关注钛的“大数据”_数据分析师考试
大数据”已经出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更多信息的社会中,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与数据或信息交互得更为密切。大数据影响着经济,同时也影响着政治、文化等方面,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得数据者得天下。数据应该随时为钛产业决策提供依据。
“大数据”是一个跟上时代步伐的热词,也是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钛及钛加工各仅有几万吨年产量的钛产业是否也需要“大数据”来储存、决策产业、开启企业循“数”管理的发展模式呢?
从通俗易懂的角度讲,我认为“大数据”好比超强大脑具有事物分类、条块清晰的记忆功能,头脑里储存的东西就像经纬线定位那样精准。生活中那些具备超强记忆功能又善于洞察决策的人往往在获取信息、抓住机遇方面会优人半拍,抢占先机。
“好酒也怕巷子深”,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优异性能尽管已经逐步凸现出来,但在展示自我,推广应用方面仍有许多路要走。因为,还有很多领域的人并不知道钛的优异性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尽管我国钛工业发展了六十多年,也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但钛与其它产业领域相互延伸、融合运用仍隔着一堵墙。4月末,记者到武汉参加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的“海洋工程钛加工成型与焊接技术研讨会”时,耳闻来自石油开采等其它领域的代表发言说,既然钛合金拥有防腐等众多优异性能就应该千方百计推广到各个领域去应用,就应该针对不同领域的技术要求、应用环境、市场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技术合作,比如石油开采领域如何运用钛金属产品并没有详尽的数据与技术支撑,这里就牵涉到钛产业应该拥有自我推介的“数据库”,以便不同领域的用户从数据库中就能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拓展合作的范围。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钛产业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既有利于钛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有利于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在“大数据”搜索中拓展钛的应用空间与技术渗透力,从而在大数据“增值”中实现钛产业的全面发展。
枯燥的数据往往具有超强的说服力,领域之间相互融合的智慧则具有技术创新的支撑力。钛在其它领域应用的数据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不够翔实,钛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推广逐步完善仍需要一个过程。用事实说话才能把钛产品推广应用落到实处,拥有技术平台、数据平台才能将钛的数据库建立完善起来,从而促进钛产品进入并扩大到其它领域运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干勇以及一些企业家十分重视与关注钛的“大数据”。
周廉院士在武汉会议上说,钛在海洋中的应用目前没有科学完善的数据库。他说,大家都知道钛在海洋里具有优异的防腐特质,一根钛管要用一二十年,也有说二三十年不用换的,完善的数据库在哪里?科学试验结果需要形成文字、数据并记录下来,深海、浅海不同的海洋领域腐蚀程度是有区别的,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因而逐步建立海洋用钛数据库对把钛用到海洋里去十分重要。
在昆明参加亿览网举办的2015年第七届中国钛产业高峰论坛时,记者与民营企业家辽宁朝阳金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宪聊到海绵钛产品品质、技术研发这个话题。王继宪说,目前国内钛行业生产总体感觉有点散,不像美国、日本那样产业聚集。国内在四氯化钛、海绵钛、钛合金加工材等领域国家应该有机构分段牵头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品质能力,设置进入门槛,把散、乱状况浓缩在科技上台阶的平台里,把产业发展与国外企业先进数据对接,才能助推中国钛产业技术、钛产品品质迈上一个新台阶。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让岐提出了一个钛企业应该从产业链延伸到应用链转变的思路。这个思路与“大数据”思维不谋而合,应用链延伸就是不同产业领域的技术、产品、市场相互融合。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是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产业间相互融合与运用。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特别有助于钛企业产品应用链的推动。
5月末,在宝鸡2015中国钛产业发展主题论坛会间隙,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他说,钛产业应该规范市场秩序,重组兼并,组建“联合舰队”,搭建平台模式。干院士说,这个平台模式涵盖钛企业群体,涵盖技术研发,涵盖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媒体可以在这方面牵线搭桥助推平台模式的构建,中国工程院可以在平台模式中发挥技术融合,推进钛产业向高端迈进,推进钛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他说,庞大的钢铁行业都能够搭建平台模式,不到10万吨的钛产业完全应该拥有自己的平台模式。
梳理院士、企业家们的思维,在互联网浓缩了世界的今天,钛产业搭建平台模式,建立钛产业发展大数据库已经十分必要。数据库浓缩的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智慧,平台模式是技术运用、产品融合、互通有无的信息支撑,可以根据市场所需很快从数据库找到技术融合的平台,产品应用的平台,找到与院士、专家携手推进企业研发所需的技术合作。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产品、人才、市场等都会在数据库、平台模式中对应各自所需,发挥各自所长。
数据应该随时为决策提供依据。数据的价值在于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交付到正确的人手中。未来将属于那些能够驾驭所拥有数据的企业,这些数据与企业自身的业务和客户相关,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发现新的市场,帮助他们找出竞争优势。干勇院士希望中国有色金属报等媒体能起到宣传助推钛产业“大数据”建立的作用,中国工程院可以在“平台模式”中助推钛产业朝着高端化迈进,宝钛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应该担当起钛产业“大数据”建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