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素描人物应注意哪些事项?

1462次观看
标签: 素描 素描人物 素描注意事项
老师回答

1.人物头像神态特征:

素描人物头像有着复杂的结构,更有丰富的表情。在循序渐进的素描写生中,先训练抓“形”,在较熟练地掌握了形的基本规律后,逐渐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样便要求头像的塑造时注意模特儿的形象特征。例如:鲁道夫·阿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证明出人在视觉上存在两种习惯倾向,即整平化与尖锐化,在整平化倾向化的人往往强调对称,剔除细节,消除倾斜,有尖锐化倾向的人则产生分离,加强差异,强调倾斜。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造型,整平化的缺点更为有害,它易呆板的毛病是肖像个性化的严重障碍。

建议:头像的生动神态的捕捉,主要取决于五官表情区的刻划。安格尔说:“画头像时,一个艺术家所最关心的就是让眼睛说话,即使是一般的眼睛,首先应该画眼窝,然后过渡到隆起的鼻子。眉毛的运动方向也是表情的关键,嘴角对微妙表情的变化反映更加细致准确。

2.绘画者要掌握好面部素描的喷雾效果:

绘画者的手在某种精神状态下的意识的反应,也会把面部要隐藏的东西暴露出来。画家所作的是把他对手的观念与真的手的概念统一起来用真的手的概念去研究手的用途,使用方法和规律。画手就先要了解它的结构,从几何结构,即从圆柱体、立方体来理解对的方法,手与表现,手与性别等等。

3.衣服的线型与衣料的质地:

由一料的质地不同,影响衣纹的形状如丝绸类的质地较薄的衣服,衣纹多而密,线型也较柔圆。麻布等硬质类衣纹多用折线、直线,线型方而短,呢绒及化纤织物,衣纹少而挺。我国传统绘画对衣着的造型,也有很高见解,并总结出一套不同于西画的完整的表现样式和体系,沈宗骞在《芥子图学画编·人物谈话》中说:“周围骨骼要从衣外看出,何处是肩,保处是肘……,凡此皆骨骼之隐于衣中,而于作纹时随笔写出。”“先将骨骼约定,后施衣服。”其中道出衣服结构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4.衣服的纹理:

衣纹的表象来自人体的结构和自身的质地,产生衣纹的原因:(1)与人体的形体结构相一致,是力的作用,与人的运动或外力有关;(2)由服装本身的样式有关;(3)长期折叠形成的;(4)衣服自身垂力产生的垂感。以线为主画衣纹,须更加重视衣纹的提练,概括和取舍。写生时要充分发挥线条的疏密,长短,虚实节奏等效果,有时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一点在中西绘画中有异曲同工的一致性。

5.人物整体衣着写生:

它是肖像画的一种,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它在胸像的基础上,更推进一步,要求画者对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对整个人物形体各部分的刻划与协调能力的提高。对人物个性的体现将是全面的,甚至包括场景在内。

6.手的画法:

手由二十七块骨和十六个关系组成,手背和形状几乎由骨决定,手骨有腕骨、掌骨、指骨组成。腕骨有八块,和足部跗骨一样呈不规则形。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具体描绘手时,要掌握手的比例、体积和体积。手的体积有两部分,(1)手掌;(2)大拇指,手平放从侧面看,腕关节高,自指关节倾斜,被称为“降价式”象一级降低的台阶。

素描人物时,绘画者要注意人物头像的神态特征,面部的绘画以及衣着的细节,这几点都是你素描人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免费直播

    精选课程
    相关推荐
    如何把握素描中的两个整体?
    黄老师 绘画美术

    第一,是指对象的整体。

    这层意思是要求从整体角度观察对象中的各个大关系。不能一开始就对某些局部发生兴趣而颠倒了观察的顺序。

    第二,是指画面的整体。

    要从整体角度审视、控制好自己的画面。在深入阶段把握住画面整体尤为重要。画面的整体大关系不是照抄对象的大关系,而是作为参考,特别是对大的黑白灰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强调不强调光影与明暗等方面,都可以自主地处理好画面的大关系。画面是检验整体观念和整体控制能力的一面镜子。

    画面整体关系的依据是对象的整体,但是画面又不依赖对象,是依表现的需要;有时照抄是不对的是被动的,因为照抄对表现对象不利,反而效果不好。应以画面需要为原则,把握好画面的整体。比如,我选择的两幅大卫头像素描,有一幅就没有画背景,这时画面和对象的整体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灰托白,现在变成白托灰了。

    整体意识的养成是漫长的,靠实践中日积月累。和其他问题一样,不可能知过必改,知镨不犯,只能在画的过程中充分关注,严防死守,尽量作到整体;只能在屡犯屡改中完善整体意识。

    画素描要眼观六路再则要听而不闻,手画着细部眼睛却要盯住两个整体,画哪还不能看哪。“画一笔要想到一百个问题”,

    画一笔想的方面越多,照顾的方面越多,说明你越成熟,越接近大师水平。

    在画的每一笔之中和这一笔之外,融含着整体的各种关系,各方面的联系。德拉克洛瓦说“只知其一是画不好其一的”,此话深刻而精辟。

    俄罗斯画家符鲁贝尔画的这幅《勃留洛夫像》,看似貌不惊人,可是它被俄罗斯许多艺术刊物反复介绍,被视为美术教育界的“经典”,经典是要认真拜读的。我希望大家能看懂这幅画好在何处,看懂了就会提高一大步!

    这幅初看像未完成之作。它显示出画家对整体诸因素具有非常清明澄彻的观察力,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从整体出发把握步骤的能力,简明准确的概括能力。该抓紧的关键位置做了标记决不放松,笔与笔,面与面,形与形都画在结构关系的实处,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在捕捉形的特征上,用笔不多而精确,特别是眼睛和嘴,几个小直线,几个小面的过渡,精准鲜明无以附加。画的许多地方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因为他画得似是非似,似与不似。

    对“精品”的欣赏能力,要靠不断提高各种水平和能力,有了水平不一定具备能力,只有具备能力,才真正有了水平!

    什么叫“精不等于细”?什么叫高水平?只有经常读好的作品,常临摹好的画作,才能从中发现,从中悟出可测又不可测的东西。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 2003-2020 广州环球青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