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蜡笔水彩画技法都有哪些?

1712次观看
标签: 水彩画 蜡笔水彩画 水彩画技法
老师回答

一、水彩平涂法

水彩平涂法是蜡笔水彩画中最基础的方法,这种练习的方法是:画面中的点和线均使用蜡笔来画,而大面即背景部分则使用水彩平涂。它的步骤是先用蜡笔后涂 水彩。用蜡笔勾画点、线时,用笔要重、要粗;用水彩平涂背景时,先将水彩颜料用水调匀,然后用小板刷或大号水粉笔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平涂。注意千万不 要过多的反复涂抹,致使蜡笔颜色的蜡性降低而影响画面效果。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画面丰满,趣味性强。例如:幼儿画彩虹,用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 蜡笔画出美丽的彩虹,用白色蜡笔画出白鸽,浅蓝色水彩平涂天空。

二、水彩填色法

这种练习一般是画面的物体轮廓线用蜡笔来勾画,轮廓内的颜色用水彩色来填涂。步骤是先用蜡笔勾画轮廓,而后用水彩色填色,最后再用水彩色平涂背景。用蜡笔 时,勾线要重,要粗。用小号水粉涂色时不要出线。平涂背景时,应避开物象,以保持画面整洁。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造型清晰,色彩亮丽。例如:树林时,先用黑色 蜡笔勾画出轮廓以及远处的山、棕色涂树的身体,最后用绿色平涂背景,效果很不错。

三、水彩湿画法

这种方法是指蜡笔水彩画中水彩部分的涂色方法。主要用于蜡笔水彩画中背景部分的水彩涂色,画面当涂上第一中水彩色后,趁湿立即接上另一种水彩颜色,使两种 颜色自然衔接、渗化。进行这种画法时,一定要注意水彩颜色的水分要适当。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色彩生动、变化自然。例如:当孩子们画热带鱼时,背景海水有深有浅,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先涂一遍蓝色,再涂一遍深蓝色,效果更好。

四、蜡笔色彩渐变法

蜡笔色彩渐变法是指运用蜡笔进行有规律的,逐渐的深浅变化。利用深浅渐变的方法,可以使画面中蜡笔色表现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蜡笔色彩渐 变可以用单一颜色逐渐地由轻至重、由浅至深地变化,也可以在单一颜色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一些其它颜色,而使物体色彩更加丰富、厚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物 象真实、表现力强。例如:我们画西瓜,用深绿色蜡笔把西瓜表面的花纹画出来,浅绿色轻轻涂画其它部分,还有背景上我们可以用白色蜡笔(其他颜色也可以)画 出斜线,再用水彩蓝色平涂,这样,更增加了立体效果。 幼儿对蜡笔水彩画有很高的兴趣,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对画面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色彩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联想和创造,因此是应当提倡和推广的。

彩画与彩色水笔画所有不同,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不仅具有漂亮鲜艳的色彩,而且儿童还可以把这些色彩一种或多种混合起来使用,调配出无限多的颜色进行涂画,对于颜色涂画的深浅变化,只要控制好加入水量的多少来调试就可以了。汉字笔画水彩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怕画错,因为水彩具有独特的覆盖效果,所以儿童

绘画时尽可以大胆地涂画。

儿童通过学习水彩画,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儿童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多种趣味的美术画法,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培养儿童理解能力;通过儿童随意搭配颜色,培养审美表现能力。

精选课程
相关推荐
如何把握素描中的两个整体?
黄老师 绘画美术

第一,是指对象的整体。

这层意思是要求从整体角度观察对象中的各个大关系。不能一开始就对某些局部发生兴趣而颠倒了观察的顺序。

第二,是指画面的整体。

要从整体角度审视、控制好自己的画面。在深入阶段把握住画面整体尤为重要。画面的整体大关系不是照抄对象的大关系,而是作为参考,特别是对大的黑白灰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强调不强调光影与明暗等方面,都可以自主地处理好画面的大关系。画面是检验整体观念和整体控制能力的一面镜子。

画面整体关系的依据是对象的整体,但是画面又不依赖对象,是依表现的需要;有时照抄是不对的是被动的,因为照抄对表现对象不利,反而效果不好。应以画面需要为原则,把握好画面的整体。比如,我选择的两幅大卫头像素描,有一幅就没有画背景,这时画面和对象的整体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灰托白,现在变成白托灰了。

整体意识的养成是漫长的,靠实践中日积月累。和其他问题一样,不可能知过必改,知镨不犯,只能在画的过程中充分关注,严防死守,尽量作到整体;只能在屡犯屡改中完善整体意识。

画素描要眼观六路再则要听而不闻,手画着细部眼睛却要盯住两个整体,画哪还不能看哪。“画一笔要想到一百个问题”,

画一笔想的方面越多,照顾的方面越多,说明你越成熟,越接近大师水平。

在画的每一笔之中和这一笔之外,融含着整体的各种关系,各方面的联系。德拉克洛瓦说“只知其一是画不好其一的”,此话深刻而精辟。

俄罗斯画家符鲁贝尔画的这幅《勃留洛夫像》,看似貌不惊人,可是它被俄罗斯许多艺术刊物反复介绍,被视为美术教育界的“经典”,经典是要认真拜读的。我希望大家能看懂这幅画好在何处,看懂了就会提高一大步!

这幅初看像未完成之作。它显示出画家对整体诸因素具有非常清明澄彻的观察力,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从整体出发把握步骤的能力,简明准确的概括能力。该抓紧的关键位置做了标记决不放松,笔与笔,面与面,形与形都画在结构关系的实处,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在捕捉形的特征上,用笔不多而精确,特别是眼睛和嘴,几个小直线,几个小面的过渡,精准鲜明无以附加。画的许多地方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因为他画得似是非似,似与不似。

对“精品”的欣赏能力,要靠不断提高各种水平和能力,有了水平不一定具备能力,只有具备能力,才真正有了水平!

什么叫“精不等于细”?什么叫高水平?只有经常读好的作品,常临摹好的画作,才能从中发现,从中悟出可测又不可测的东西。

怎样提高素描写生的准确性
许老师 绘画美术

怎样提高素描写生的准确性

这就给我们提出素描作业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是指没有明确胙延的概念,如“明与暗”、“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些在绘画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都没有绝对的分明的界限,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素描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着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也是素捞写一准确性认识的特殊性。

那么怎样才能少一点模糊性,多一点准确性,使我们素描写生准备程度不断提高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确。认识的提高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经常看看一致公认的好素描作品。这个好作品也就是比较准确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认训它好在哪里,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画时也就会慢慢向好的标准靠拢。

比较是素描写生时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素描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标准的模糊性,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比较,找出问题,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这个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越深入,那么画面就会越完美,越准确。绝以的准确是不可以的,只要达到一种共识的准确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传统的素描写生理论中,有非常完整的关于“点”和“线”的应用法则,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理论和法则教能够被熟练地认识和利用的。譬如说在测量和确定物体的比例时,队了可以凭直觉来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铅笔来测量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判别。其中关于“用铅笔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就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是一种对物体的各种线段的长度(通常有两个端点)进行比较的方法。由于手工测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断的仅仅是线条这间的长短,而不可能对线条的精确数值进行比较。事实上,用这样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形体比例有许多困难,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地“精确数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认识和表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模糊比值,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素描写生中的几个关于“点”、“线”和“面”的运用方法。

一个中间“点”。谁都知道,一根线条由两个端点组成,而用视觉手段对一要红条进行准备分割时,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间点的位置,这是由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素描写生过程当中,有许多关系需要我们仔细地加以辨别和判断,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间点的方法”来确定最基本的比例关系,例如,在进行头像写生时,可以在画好了大体的轮廓之后,首先确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处在头部的中间(也就是处在上下关系的中点位置);然后再去确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就显得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维的特征。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譬如说在描绘整个素描石膏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上下两个端点的位置,即头顶和底座的位置,紧接着在通常情况下,最容易寻找和描绘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为它时常处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绘画定点定形的理论知识,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头像描绘中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经典理论。

两个基本“线”

两条基本“线”是指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运作,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在写生当中所要处理的各类线条归纳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两种情况,就是以“水平线”或者“垂直线”作为衡量的标尺,去测量和比较各种接近于它们的线条的性质,从而来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注册电脑版

版权所有 2003-2020 广州环球青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绑定手机号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加强实名认证机制要求,同时为更加全面的体验产品服务,烦请您绑定手机号.